学习第48次修持班法会
圣密龙讲体会
金刚胜勋

 

掌握中华文化的优秀传承,有利于密教的学习、修行—学习第48次修持班法会圣密龙讲体会

金刚胜勋

 

 

 
转自 薄伽梵 智及维摩诘 宗师微信朋友圈:

由于密教解密的内容和深度都有一个因缘和时轮问题,所以实际上 师尊的圣密龙讲中也经常会有「文有隐伏」,点到为止。所以对 师尊的圣密龙讲不能只是一般化的学习和理解,真正是要认真的去慎学和慎思,也就是常说的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而且对 师尊的前后教法要融会贯通去理解。或许这样能明白多点。

穿越时空,对圣密宗而言,实际上是大智本行,遊戏神通,高维度时空灵性运作的一种体现,佛的六通智慧之一的宿命通,也是穿越时空的一种智慧。 师尊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五十多年中,为救度无量众生,根据不同时空和不同根器而显现了无数不同形式的穿越时空的圣通实验,其中最为震惊、最为壮观的是为张主任表演的在将军楼显现四十年代日本东京机场和飞机境况。其根本教义是密法显用,实证宇宙能量、宇宙真实的存在。是以佛教密法的灵性科学破斥唯心论的迷信观和唯物论的偏见观,给張主任以「眼见为实」的直觉感,开啟对圣密宗灵性教法的可修性、可证性、可信性的智信,而不是迷信。

弘扬密教就必然要弘扬神通(圣通),没有神通就没有方便;没有方便,就无法救度上上上胜根的众生。澄清对隐态世界、隐态生命、隐态能量、灵性世界以及神通功能等各种教法的质疑和不正确认识,引领众生超越六识的局限,就是为圣密宗薄伽梵正法在全世界和全中国的大弘扫除障碍。唯有 薄伽梵親自传教的法才是正本清源的教法。

在中国社会中,对佛教密宗的神通教法,主要有三大阻力(障碍):一是儒家的怪力乱神论,它的社会影响深远;二是现实社会意识形态中基础于六识思维的唯物论仍然是人们认识论的基础和科学研究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不太容易动摇的。三是佛教显教和佛学界对神通不理解、不认可、甚至反对,把神通说成是异端,他们有话语权的优势,他们的负面影响不能低估。穿越时空不仅可以通过密教修行达到,而且在中国民间也有历史传承。随着现代物理学、量子力学的发展及其知识的推广普及,对于隐态时空、隐态生命、隐态能量、隐态规律等宇宙隐态时空的真理也会逐步被人类认识。

九千年的伟大中华文明蕴含着丰富的灵性文化,是人类灵性文化的宝库,特别是《易经》是人类万经之源,不仅历久恒古,而且深蕴宇宙科学、天文科学、人文科学、生命科学、灵性科学等丰富内容,其深度和广度,也是现代人和现代科学仍然难以达到的。圣密宗的教法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就吸收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因此掌握中华文化的优秀传承,有利于密教的学习、修行。

感恩 师尊在这次圣密龙讲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的、重要的理论概念作了疏理和诠释,令大家不但从 师尊的教法中学习了用现代量子力学的观点阐释圣密宗的法理,同时也不断地学习运用传统文化的理论观点理解、阐释、修行和弘扬圣密宗的法理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学习,令弟子明白了一些过去模棱两可的问题,有利于在今后的修行中把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圣密宗的法理相融相契学习运用。

所谓「天命之谓性」,其实,天与天性、佛性、灵性、本体、体性、灵魂、佛、真实等名相,都是同一个神圣的本源的名称,都是 毗卢遮那大佛所创造的宇宙最原始的法性,或说宇宙本体、宇宙体性。就是宇宙高维度时空超越界的宇宙智慧、宇宙能量。

所谓「率性之谓道」,就是指按照宇宙法性规律办事。「性」是宇宙万物存在的根据,又称为「理」、「天理」,依「理」办事称为「道」。

「天命」即「天性」,是上天所设定的初始的价值,因此「率性而为」就是宇宙绝对真理。遵循宇宙真理就是遵循天命。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率性而为,顺应宇宙规律、宇宙法则。否则就是自取灭亡。认识人与人、人与国家、国家与国家都是不连续的整体,人类彼此携手团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率性而为,都是天命所归。于个人而言,清净无我调伏精进地修行,视佛众平等,发揚宇宙慈悲、智慧和大爱,度一切苦厄,就是率性而为。行菩萨道就是率性而为。人天瑜伽就是率性而为等等,在平时的修行和生活中都能体现出来。

师尊还开示:以宗下的语言来讲,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其实只有两种:一种是可见的物质,构成显态世界,这只是占宇宙的0.00001%;另一种是不可见的暗物质即暗能量,构成隐态世界,占宇宙的99.99999%,整个宇宙就是由这两种物质组成。而暗物质又可分为加速膨胀的暗物质和永恒不变的暗物质。无论是可见的显态世界物质,或不可见的隐态世界暗物质,都有正能量和负能量存在。所以我们的修行,不仅要能夠进入这些时空,还要能辨别出哪些是正能量,哪些是负能量,以便于利用正能量和依托正能量,防止负能量的干扰、侵袭和控制。趋利避害。

 

 
《塔州之光》编者按:本栏目所登载的学法报告,仅代表作者本人对法的认识,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