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第
圣密龙讲体会
在度众生的时候,以付之法的角度去教育他、引导他、提升他—学习第 金刚慈鹰 顶礼 薄伽梵 智及维摩诘 师尊 顶礼 历代圣祖师佛 感谢 薄伽梵 智及维摩诘 师尊慈悲恩赐弟子积功德,弟子愿把所有功德回向所有众生。 敬爱的 薄伽梵 师尊:您好!
弟子学习《澳大利亚金刚禅大学》—密学研究院 薄伽梵 师尊举办 一、在度众生的时候,以付之法的角度去教育他、引导他、提升他。
弟子在恭聆第 弟子理解,「菩萨有二相」,不仅仅是体现这位菩萨修行的外相和内在的证量,更体现在他的前辈子、祂的上一生,甚至是更前世的果位,才有今世之圣缘,来「忘言求理,舍本寻末」,而今生今世的成就,更是为下一世,甚至是未来世、无量世奠定了圣因。因此,「好于杂句文饰之事」,喜欢「杂句文饰」的新修菩萨和一个无染、无执着、无分别的菩萨,能够清净、无我、调伏、精进喜欢甚深经典,没有任何恐惧而深入其中,闻经心净,受持读诵,依照教法去修行的久修道行的菩萨,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新修菩萨和久修道行的菩萨,实际上也是一个不连续的整体,因为, 薄伽梵 师尊在这次修持班圣密龙讲中,慈悲为新修菩萨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并绶纪他们通过杂句修学以后,慢慢的又爱好了更深的法,那么就教他更深的法,以及更深的、重要的法的要义。由此,随着新修菩萨根性的转变,相位也将发生转移。 因此, 薄伽梵 师尊告诫我们:「在度众生的时候,要知道他的根器,要知道他究竟是属于哪一相,知道他的根器,辨别他的真相,所以就称之为『辩二相』。」弟子理解,「辩二相」,切不可夹杂「我」的自我的意识,要以大三世来观众生根,真正的理解 薄伽梵 师尊提醒告诫弟子们「辩二相」时要知道他「究竟」属于哪一相,以此辨别他的「真相」,这里面真是有着非常微妙的深意。 二、 薄伽梵 师尊的解密、圣祖师们的诠释,相得益彰,令弟子对《嘱累品》有更深的感悟 在此次修持班上, 薄伽梵 师尊带领弟子们继续来讨论《嘱累品》,开篇是上期已讲的内容, 薄伽梵 师尊继续深入原文诠释: 「弥勒!当知菩萨有二相。」这个菩萨有二相,我们上次已经讨论过了。今天进一步来讲一讲 鸠摩罗什圣祖祂有一段解释, 鸠摩罗什圣祖讲:「若好杂句,应授之以文,若好深法,即诲之以义。要宜知其相。故为辩二相也。」 薄伽梵 师尊诠释圣示道: 鸠摩罗什圣祖祂的意思是说什么呢?如果这一个众生,他是喜欢杂句的,而不喜欢真实的修持的,那么就应该授他以杂句。如果他有了这个杂句,通过这个杂句(修学)以后,慢慢的又爱好了更深的法,那么就教他更深的法,以及更深的、重要的法的要义。所以我们在度众生的时候,要知道他的根器,要知道他究竟是属于哪一相,知道他的根器,辨别他的真相,所以就称之为「辩二相」。 僧肇圣祖也有一段解释说:「行之深浅各有异相。得失两陈以厉护持法者也。」也就是说,菩萨的两相,一种相是喜欢杂句的,一种喜好深法的。所以这两种不同的行者中、不同的根性中,他们的修行也随着他们的根性而或者是学深的、或者是学浅的。 当他们已经懂得了两者之间的利害关系,懂得了深法的重要跟浅法的杂句,那么我们就以不同的角度,对「若好杂句」的人,也是以付之法的角度去教育他;那么他愿意学深法的人,那么我们也是以付之法的立场,去引导他,令他进入更深的法界。 因此,弟子理解不管是对新修菩萨还是久修道行,都要以不同的角度,付之以法。要对「若好杂句」的人,付之法去教育他;对愿意学深法的人,要以付法的立场,去引导他,令他进入更深的法界。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