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第
圣密龙讲体会
努力生兴趣,兴趣生努力—学习第 金刚喜明 顶礼 薄伽梵 智及维摩诘 师尊 顶礼 历代圣祖师佛 感谢 薄伽梵 智及维摩诘 师尊慈悲恩赐弟子积功德,弟子愿把所有功德回向所有众生。 敬爱的 薄伽梵 智及维摩诘 师尊: 您好!
第 弟子通过初步学习,对 师父圣示一点简单、粗浅的体会,恭呈 师尊。错谬之处,敬请 师尊遮止、加持、引导、圣正! 弟子无限感恩 薄伽梵 智及维摩诘 师尊灵性加持、引领。
敬颂 圣安! 2021.8.4 1. 因机施教 《圣祖经》 佛祖告诫 弥勒菩萨,菩萨有二相。 鸠摩罗什圣祖和 僧肇圣祖的诠释,阐释了对于不同根性菩萨应当教授不同的内容和采用不同的方式,因机施教。 因机施教的前提是辨二相,「要宜知其相。故为辩二相也。」两种根性菩萨的特点。 鸠摩罗什圣祖教导说:「若好杂句,应授之以文;若好深法,即诲之以义。」 僧肇圣祖说,「文者何耶?妙旨之蹄筌耳。而新学智浅,未能忘言求理。舍本寻末,唯文饰是好。」 文,表面文章,文字义理,而非究竟、了义、圆满实相,非是幽深妙旨,非是理体本源,非是根本心源。 僧肇圣祖以蹄筌来比喻佛经文和义。蹄是捕兔子的夹子,筌是捕鱼的笼子。夹和笼子是用来捕获兔子和鱼的。蹄(夹子)筌(笼子)是手段,目的是捕获兔子和鱼。佛经佛法,文字也是一个手段,目的是帮助学法之人获得了义、圆满之实相、义谛。因此,学法之人,不能忘记目的和手段的区别,更不能颠倒目的和手段。要坚固正确的认知,切实的向「切实能入」方向努力。如果舍弃佛法至理、修行根本,不能舍末忘言,而停留在文字上,一味玩弄文字,就是新学的具体表现。 「如果这个众生他是喜欢杂句的,而不喜欢真实修持的,那么就应该授他以杂句。」 「二者,不畏深义,如实能入」「若于如是无染、无着甚深经典,无有恐畏,能入其中,闻已心净,受持读诵,如法修行,当知是为久修道行。」 这是久修菩萨的特点。 僧肇圣祖说:「妙旨幽深,微言反俗。自非智勇,孰能深入耶?」 佛法妙旨是什么?说眼耳鼻舌身意,更说根本在六识之外的后七识,十三层识灵性生命;说显态世界,更指出隐态世界,灵性宇宙;说人人皆具佛性,皆可成佛,更说即此肉身当期,现证成佛;说涅槃大法,更显虹化转世,不住无余涅槃,救度一切苦厄;说信解行证,更说倒果为因,七地起修;字数虽少,若无解密,却难得其门而入,实属幽深,远超大众甚至教界的常识范围。 如何深入?「让自己的七千四百万脉道都直接通向宇宙的中心,自己的宇宙能量能够逐渐积累,从成所作智、妙观察智一直积累上去,积累到法界体性智。」[1] 如此修行,不是智勇双全的人,不是清净、无我,不是努力消除我执、法执的行者,难以深入。要深入无染无著的甚深经典,毫无畏惧,需要如法修行,如 师尊圣示,努力生兴趣,兴趣生努力,闻法信受,清净无分别,以实修实证,方能深入。灵性之法,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即使父母妻子,他人无从替代。视之不见,察之则有,是用生命体察的实相之教。 「如果他有以这个杂句,通过这个杂句慢慢的又爱好了更深的法,那么就教他更深的法,以及更深的、重要的法的要义。」 同时修持圣密宗古梵密金刚禅佛教,转根器是不容忽视的。有久修菩萨,有新修菩萨。对于新修菩萨不轻视,也不自弃,要有迎头赶上的愿望、决心、勇气和坚决的行动,通过学习和实修努力,提高自己的法理水准,实修体验,从而提升自己的信心力,开阔心胸,加深对宇宙、人生认识的深度、广度、维度,从而对《佛说维摩诘所说不思议解脱法门经》,由不思议到现实,直面灵性的宇宙实相。而这一切都是在根本导师的直接灵性引导、加持、遮止下的实修过程,更是意识去染习净,净化、圣化的过程,从贪嗔痴我慢疑的六识执著染污到七识乃至十三层识的开显,从而成为薄伽梵四眷属。
[1]、第5修持班总891次圣密龙讲《僧伽、倒果为因、五智修持》,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