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刘遗民书》
《物不迁论》

 

 
薄伽梵 智及维摩诘 宗师圣密龙讲摘录:

 

《答刘遗民书》

《般若无知论》传到了南方以后,得到了慧远、刘遗民等当时佛教的大学者的赞赏。对这本论中,当时的刘遗民(佛教大学者、大居士)不明白的问题, 大圣宝 僧肇还写下了著名的《答刘遗民书》。这个《答刘遗民书》也被总结在《肇论》中间—也就是三篇大论《般若无知论》之后有这一篇《答刘遗民书》。

《答刘遗民书》这一篇是非常详尽;因为刘遗民所提出的问题正是一个好像虚心求教者,想急于知道有关于这论中间的种种不明白的地方。 大圣宝 僧肇为了令祂看懂,所以作了详尽的解释。

在《答刘遗民书》中提到,不能仅仅是从语言的表面去理解它论文的实质。祂怎么说呢?

「夫言迹之兴,异途之所由生也。而言有所不言,迹有所不迹。是以善言言者,求言所不能言;善迹迹者,寻迹所不能迹。」

「语言」不可能把某种理论的深奥的玄妙之处,完完全全地表达出来。这个就是一个密宗境界。因为,密宗的理论,不能够把某一种密宗的道理、密宗的深奥的宇宙真理,玄妙的、深广的理论,用语言来表达—也就是说用「教相」来表达;只能够用「事相」—亲证实修,才能够觉悟的。所以,祂在《答刘遗民书》里头就要求「通心君子,有以相期于文外」,也就是说你要靠内心的觉悟。这个「内心的觉悟」不在这个文章之中,而是在文章之外;你只有通过内心的真实的觉悟,你才能够觉悟到文章中真正的精华。这样才能够从文字中间了解到它文字之外的深刻的宇宙妙理。

 
谈真则逆俗,顺俗则违真

下面就是讲到《物不迁论》。这《物不迁论》,祂是写作于《般若无知论》的后面。在涉及到「教相理论」与「世俗认识」的相互关系的时候,祂就讲到「谈真则逆俗」:所谓「谈真」,也就是说你要谈我们教下的真理,那么就会违背、违反世界的世俗所表达的所谓的「俗智」,就是世间智慧跟宇宙真理是不统一的,不合拍的(就是说)。我们一讲到宇宙真理,那么好像就违背了世间法的真理。「顺俗则违真」,祂说你如果完全遵照了世俗那一套去遵守、去行事,那么你又违背了宇宙真理。

两句话联合起来怎么说?两句话联合起来就是说:「谈真则逆俗,顺俗则违真」。所谓「违」就是「违反」「违背」的意思。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取什么呢?取「近而不可知」的「物性」问题,聊寄心以动静之际。也就是说通过讨论时空问题、讨论具体的事物问题、讨论时间问题、讨论空间问题、讨论诸物体的相互运动问题,进一步来阐述「般若」的「空观」的真理。因为「般若」实际上就是「空观」—「般若空观」。

(参见 薄伽梵 师尊2012325日广播圣密龙讲)

 
编者按:本栏目所登载的学法报告,仅代表作者本人对法的认识,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古梵密—龙吟1581》:网页连结

《古梵密—龙吟1582》:网页连结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