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密宗—神圣戒律所规范
(二)
1、 薄伽梵 師尊
《金刚顶经》最初的首偈,也就是祂的总纲。这个偈语,我们宗下传统就称为「四七偈」。 为利诸众生 令得三身故 自性清净中 密受佛加持 身口意相应 归命礼三宝 金刚身口意 遍满三界者
「令得三身故」这句话里头实际上就包含着戒律的意蕴。所谓戒律,我们在显教的时候,我们在《圣祖经》里头,就已经关注到有关经文表达了「三聚净戒」。 所谓的「三聚净戒」就是: 一、摄律仪戒 摄律仪戒,摄是摄影的摄;律,就是戒律的律,摄律仪戒。 二、摄善法戒 三、摄众生戒 摄律仪戒主要是令人修行,修「断一切恶」。修「断一切恶」就能够怎么样?就能成就法身佛。 二,摄善法戒。摄善法戒,也就是通过「修一切善」,成就报身佛。 三,摄众生戒,也就是度一切众生,成就化身佛。摄众生戒也称为饶益有情众生的戒。
2、 薄伽梵 師尊
从印度传进中国的密教的教法相当之多。我们曾经说过,最早是在公元前 在历史的记载中,例如《宋高僧传》里头记载着唐朝一位高僧:唐京师。「京」就是首都的意思:首都大庙的 师父,那么就是「唐京师」了。这「唐京师」是指谁呢?主要是指大兴善寺有一位称之为潜真的法师,祂翻译了很多的经典。一部经典叫做《述菩提心义》,实际上这部经典就是后来唐朝盛行的密教事相。祂紧接着还翻译出了另外一部经典,叫《发菩提心戒》。《发菩提心戒》,那么,这一个菩提心(戒),实际上是指密宗的戒,发密宗之戒。祂还翻译了一部戒法:这部戒法的名称就称为《三聚净戒》。所以对于这个「三聚净戒」,是有来头的,是有根源的。《三聚净戒》,不仅仅是大乘显教的戒法,也是大乘密教的戒法。
为了普及教法,这位潜真法师,祂还翻译出了《十善戒》。
3、 薄伽梵 師尊 修人天行,修出离行,修菩萨行,这三大档次。人天行就要受三皈依、五戒;修出离行,就要修八戒、十戒、具足戒;那么修菩萨行,就要守菩萨戒。
在家众也是如此,在家众修人天行要受戒,三皈依五戒是一样的;修出离行仅仅是修八戒等;修菩萨行就是修菩萨戒 那么,在我们密宗来讲,所有的要达到前面所有讲的密教的修金刚法界宫的修法,就要受三昧耶戒。 三昧耶戒,是分四个层次的,每一个层次都是很明确的,这就是我们同时所讲的 薄伽梵的四眷属都是入三昧耶、进入三昧耶的层次的,不同层次代表了不同的宇宙空间,那么 薄伽梵的四眷属呢,就分外眷属、内眷属、胜眷属、圣眷属四种、四个档次。在这个四个档次之下,才能够受三昧耶戒,如果没有在四个档次之下,就很有可能走偏方向,这个是我们宗下的教导,宗下的教戒。 传统的教法虽然有很多不容易理解的地方,但是作为我们而言,我们十二乘教法跟十大圣密法界一定要清楚明白。如果不懂,就是没有办法接受进一步的金刚法界宫的训练。这就是我们所要做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