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讲座第二〇一讲
(二)

 

 
[龙吟2019]多元文化讲座第二〇一讲(20121103)2

 
【蓝天净云﹒原创图文】

薄伽梵 智及维摩诘 宗师多元文化专题学术讲座

 
师父开示说:

〝作为论典而言,我们对这部论典题目意义的掌握,当然是了解一部经、学习一部经、解释这一部经的入门的钥匙;有了这一个钥匙,我们就可以由此而进入这部论的大门。〞

但综合理解,上述三部同经而异名异译的论典题目,弟子从其中得到了以下的信息:

一、论典所记载的是〝部派佛教〞时期的历史和观点;

二、〝部派〞时期,形成了许多不同而有差异的观点及流派;

三、〝十八〞—当时形成了起码〝十八部〞,或者〝十八部〞以上的流派,及其不同的〝十八〞和十八种以上的相异的观点。

四、〝执〞,就是〝部派佛教〞站在各个立场的教派、流派都各自执自己的立场、观点,以提出相同或者是不相同的一些论点。

弟子理解,这里的〝执〞应该是〝执持〞的〝执〞,是〝执持〞的意思;另一方面,还蕴藏着译者的批评—正如 真谛译师开篇所言:

〝佛灭百年以后,弟子部执异损如来正教及众生利益。〞

五、〝轮〞,佛教内部不同宗,像〝轮子〞那样地转动—〝所谓的「轮子」那样的转动,就是相互的讨论、切磋、交涉和辩论。〞

说明当时是有一些辩论的,但〝轮〞似乎是一个相对正面的评论。

六、〝论〞,很显然,这是对这部著作的定位。

相对而言,弟子感觉上,似乎 鸠摩罗什圣祖的译题,对当时的〝部派〞争论和分流所持的态度,是最为平和的。

由此,弟子在想, 师父对〝分裂〞一词的正面认识,是不是也是有这样〝一脉相承〞的渊源呢?

师父开示说:

这里我们所讲〝分裂〞两个字,实际上我们首先要把它解密,要解读它—它是佛教内部的〝大和谐〞〝大团结〞的一种特别形态,是通过争论,通过对教义、教法的争论来确立这一个教法。但是,沿用世间法的观点,就称之为〝分裂〞。

当然,我们还看到在社会上,甚至在国际上,还有以下一种完全相反的评论,其中也有讲到说:

〝佛祖涅槃百年以后,祂的弟子们发生教义上的分裂。〞并由此,有关的评论就作出这样完全相反的评论,说:〝教义上的分裂就意味着这一个宗教的灭亡。〞

其实,并不是如此。〝部派佛教〞分裂以后—所谓的〝分裂〞,实际上促使了佛教的大和谐、大团结;实际上萌生了〝大乘佛教〞。

我们继续念这位法师的感想。他说:

弟子很欢喜 师父的这一段开示。从弟子个人的理解而言,弟子会觉得 大圣 佛祖的教法,最根本的就是要破除执着。

其实,我们一般而言的凡夫的轮回,其原因并非任何其它,其根本实在就是〝执着〞。

当然,更多时候我们是会把〝轮回〞的原因表述为〝业〞;但弟子越来越体会到,佛法所阐述的所有的一切,皆是〝无自性〞的。而一旦执着,无论是执着于什么,乃至于我们所以为的〝善〞,〝业〞这时就产生了。

当你不执着的时候,虽然也可以借用一个〝业〞的名言安立来表达,其实,实在不是一般意义的〝业〞。所以,在圣密宗就方便地设置一个假名安立,将它叫做〝圣业〞。而〝圣业〞的因,令我们得到〝寂静涅槃〞的果;在究竟的意义上,甚至〝涅槃〞也是〝无自性〞的。

圣密宗的修行,是要站立在这样一个立场来修行;正因为此,所以圣密宗认为,〝定业〞可以转。〝定业〞可以转并非〝断见〞认为因果关系不存在,而是要去除〝常见〞、破除对它的实执性。

正因为这样,才有可能谈到修行成佛。任何一种执着,其实都非常危险。

可以说,〝至极无见地〞完全合契于我们的 圣祖 龙树菩萨提出的〝八不中道〞,都是说明一落对待就是六识思维,失去了〝圣识〞的真义;而生命的本来真相实在是:

不生不灭、
不常不断、
不一不异、
不来不去。

但可能〝至极无见地〞同时也更强调了这不仅仅是一种教相名相,而更是一种事相修持;这是一种需要行者直趋而入的境界,并且〝八不中道〞其实是可以在《阿含经》中找到相对应的 大圣 释迦牟尼佛祖的圣示。

《中论》中又说:

〝佛能灭有无,如化迦旃延,经中之所说,离有亦离无。〞

这是出自《杂阿含经301》。包括 印顺大师也是由《中论》为《阿含》之通论;都侧面地证明了 师父曾经开示的:

〝大乘教法都可以在《阿含经》中找到祂的源头。〞

所以,〝至极无见地〞实在就是 大圣 释迦牟尼 佛祖的圣教。但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似乎佛法还是有一个抉择的,还是会有〝符合〞与〝不符合〞的问题。但为什么 师父却说:

〝分裂的结果是另外一种特别形态的和谐〞?

(待续)

 
《蓝天净云—龙吟2019》:网页连结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