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公園883﹒轉載]淺論金剛禪靈性美學及其內涵(節錄)1
以下選段節錄自雜誌《探索科學》2023年第11期
淺論金剛禪靈性美學及其內涵
——金剛禪學系列之一
人和自然是一個不連續的整體,人和宇宙亦是一個不連續的整體。宇宙是無盡的生命、豐富的動力,但它同時也是嚴整的秩序、圓滿的和諧。在這寧靜和諧的天地中生活著的人們卻在他們的心胸裡洶涌著情感的風浪、意欲的波濤。但是人生若欲完成自己,至於至善,實現它的人格,則當以宇宙爲模範,求生活中的秩序與和諧。和諧與秩序是宇宙的美,也是人生美的基礎。達到這種〝美〞的道路,在亞里斯多德看來就是〝執中〞〝中庸〞。但是中華文化的中庸之道並非依違兩可、茍且的折中,乃是種不偏不倚的毅力和綜合的意志,力求取法乎上、圓滿地實現個性中的一切而得和諧。故而,中庸是〝善的極峰〞,而不是善與惡的中間物。美麗的人生自有生命美之所在。美是豐富的生命在和諧的形式中,美的人生是極強烈的情操在更強毅的善的一致統率之下。在和諧的秩序裡面是極度的緊張,迴旋著力量,滿而不溢。正因為如此,美學大師宗白華感悟到美是調解矛盾以超入和諧,對於人類的情感衝動具有淨化作用。
20世紀後半葉以來,當代西方重要美學流派分析美學中,興起了一種基於審美情感的認知主義立場,非常關注審美情感觀念自身的演化線索,即從現象主義的審美經驗到認識論的審美經驗觀念轉向。審美經驗不同於其他經驗,具有複雜性、強烈性和統一性等特性,而審美情感正是這種經驗的強烈體現。唯理主義的世界觀試圖用嚴整的數學體系來統一關於世界的認識,達到對於物理世界清楚明朗的圓滿的理解。但是感官直接所面對的感性的形象世界是人類一切認識活動的出發點。這形象世界和清楚明朗、論證嚴明的樹立世界比較起來似乎是朦朧、暖昧,不夠清晰的,萊布尼茨把它列入模糊的表象世界,這是〝低階的〞感性認識。但是,這直觀的暖昧的感性認識裡仍然反映著世界的和諧與秩序。美學大師宗白華認為,當這種認識達到完滿的境界時,即完滿地對映出世界的和諧、秩序時,這就不但是一種真,也是一種美了。金剛禪話語境中的靈性美學,正是如如體現靈性宇宙的真實美學,不僅在內涵上不同於諸如德國唯理主義者萊布尼茨所認為的美學是關於感性認識的科學,而且在外延上也呈現出極為獨特的表現形式。由於每個修行個體都是獨特的,當作為修行的個體對人與人之間,人與宇宙之間的認識論發生靈性上的重大改變時,個體靈性與宇宙靈性瑜伽互動,薄伽梵為他度身定做的宗教過程必定是帶給修行者獨特的審美體驗。當靈性功德不斷積累,靈性生命不斷提升,就會形成為超越界認知視域下的獨特審美情感。
(待續)
《藍天淨雲》:網頁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