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金刚禅灵性美学及其内涵
节录四
浅论金刚禅灵性美学及其内涵 儒家、道家承认本根的真实性,并且认为万物统一于〝天〞或〝道〞。如两宋理学奠基人之一邵雍,邵雍在吸收道家易与汉代《易》学思想成分的基础上,对《周易》进行了注解。在他所作的《皇极经世书》里,提出质诸天道而本于人事。其对道的概念的形而上理解,以五类大数施行(天地之数、圆方之数、奇偶动植通数、天行刚健之数及元会运世之数)、旁通而统贯于自然界与人文界之一切万有,形成为独特的邵雍易学,超越了以往历代儒家,对于宋代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原易》说:〝成一切物,非一切物,不离一切物,日道。道之成万物,日易。道者,万物所共由,易者,万物所共必。足乎已而无所待,日德,见乎已而无所惑,日明。故道有至有偏,易有大有小。道之涌万物也,必有本,本日自然;必有末,末日物象;必有间,间曰理数。而一气贯通,乃可至诚。本日不易,间曰简易,末日变易,三者悉备,谓之玄易。玄易之大,弥纶万有。〞 佛教对宇宙万物的揭示是空。我空法有,万法皆空,一切皆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西方佛教学术界中,有人认为〝佛教是唯一的无神论的宗教〞,这种看法好像不容易理解,但是佛教的教义确实如此,道理也简明。佛教既然以〝诸法皆空〞,也就是说中国俗语中所谓的〝万法皆空〞作为教相,当然认为〝神〞也是空的。〝神〞既然空,那又何来创造世界之说?实际上,宇宙是由各种原因及条件汇集而成的网路,并且各种现象依照一定条件的存在而存在,依照一定条件的离散而毁失,从而使〝缘起〞在时空两种维度上呈现出双重的存在状态:即空间上的有元和时间上的接续。从学理层面上看,佛教〝缘起〞学说将一种现象放置于整体框架中加以考察并关注各种现象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因果关系,是佛家对〝六师外道〞之无因论、偶然论、宿命论等学说的理论反驳。从生态层面上看,佛家〝缘起〞说着力运用普遍联系的方法,充分阐述了宇宙万物间的整体关联性与相互依存性,为佛家整体图景的构建提供了相对合理的理论基础,与现代生态哲学中强调整体性、过程性与关系性,反对片面性、机械性与孤立性的理论要旨颇为相近。佛陀提出〝缘起〞这一哲学解释,在客观上揭示了人与自然共同隶属于字宙这个整体框架,且任何事物只能在整体中才能确定并维持其存在可能性的事实,这与现代全息理论观照宇宙万有的方式十分相近。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