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金剛禪靈性美學及其內涵
(九)
【轉載】淺論金剛禪靈性美學及其內涵—金剛禪學系列之一 禮斌、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有學者認為,中國遠古之美主要凝結在巖畫、彩陶、玉器、青銅四種器物上,四種器物內蘊的美學特質和創美法則,對整個古代中國之美有決定性的影響。巖畫人面像、彩陶動植轉換、玉器的天人合一、青銅圖案組合內蘊的中國之美特質,是帶著中國宇宙觀特點的美學,是帶著中國天下觀特點的美學,是其理論形態與文化形態緊密相連的美學。現代美學中的美與中國古代的意象之間具有對應性。美是在審美活動中產生的,依賴於主體而存在,既具有普遍性,又是個體感悟、判斷與創造的成果。意像是主體在物我交融中能動創構的,包含著感悟、判斷和創造的統一。在意象中本體與現象是統一的,意象始終不脫離感性形態,體現了物我的契合。審美活動創構了意象,就是產生了美,美是意象的共相,是抽像的,意像是美的具體呈現。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認為〝美是意象〞。 實際上,意象之美,深深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和詩歌藝術之中,而且明確地彰顯中國古代先賢的宇宙生態觀,相關的美學精神和思想傳統也隨著歷史的發展傳承下來。比如,儒家、道家承認本根的真實性,並且認為萬物統一於〝天〞或〝道〞。魏晉玄學代表人物王弼糅合了《周易》和《莊子》的思想,從理性上闡釋了言、象、意的關係。兩宋理學奠基人之一邵雍在吸收道家易與漢代《易》學思想成份的基礎上,也對《周易》進行了註解。在他所作的《皇極經世書》裡,提出質諸天道而本於人事。其對道的概念的形而上理解,以五類大數施行(天地之數、圓方之數、奇偶動植通數、天行剛健之數及元會運世之數)、旁通而統貫於自然界與人文界之一切萬有,形成為獨特的邵雍易學,超越了以往歷代儒家,對於宋代理學的形成與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原易》說:〝成一切物,非一切物,不離一切物,日道。道之成萬物,日易。道者,萬物所共由,易者,萬物所共必。足乎己而無所待,日德,見乎己而無所惑,日明。故道有至有偏,易有大有小。道之涌萬物也,必有本,本日自然;必有末,末日物象;必有間,間曰理數。而一氣貫通,乃可至誠。本日不易,間曰簡易,末日變易,三者悉備,謂之玄易。玄易之大,彌綸萬有。〞 佛教對宇宙萬物的揭示是空。我空法有,萬法皆空,一切皆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西方佛教學術界中,有人認為〝佛教是唯一的無神論的宗教〞,這種看法好像不容易理解,但是佛教的教義確實如此,道理也簡明。佛教既然以〝諸法皆空〞,也就是說中國俗語中所謂的〝萬法皆空〞作為教相,當然認為〝神〞也是空的。〝神〞既然空,那又何來創造世界之說?實際上,宇宙是由各種原因及條件彙集而成的網路,並且各種現象依照一定條件的存在而存在,依照一定條件的離散而毀失,從而使〝緣起〞在時空兩種維度上呈現出雙重的存在狀態:即空間上的有元和時間上的接續。從學理層面上看,佛教〝緣起〞學說將一種現象放置於整體框架中加以考察並關注各種現象互相依存、互為條件的因果關係,是佛家對〝六師外道〞之無因論、偶然論、宿命論等學說的理論反駁。從生態層面上看,佛家〝緣起〞說著力運用普遍聯繫的方法,充分闡述了宇宙萬物間的整體關聯性與相互依存性,為佛家整體圖景的構建提供了相對合理的理論基礎,與現代生態哲學中強調整體性、過程性與關係性,反對片面性、機械性與孤立性的理論要旨頗為相近。佛陀提出〝緣起〞這一哲學解釋,在客觀上揭示了人與自然共同隸屬於宇宙這個整體框架,且任何事物只能在整體中才能確定並維持其存在可能性的事實,這與現代全息理論觀照宇宙萬有的方式十分相近。 美國現代宇宙天文學家邁克斯·泰格馬克認為,空間的本質皆數學,精密宇宙學的發展對於很多宇宙和人類自身的奧秘仍然無法進行終極意義上的解釋。人類的心靈之眼並不能看到真正的外部實在真相,完美的數學公式也無法詮釋所有真相。宇宙是由數學寫就的偉大之書,我們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是純粹的數學,很多宇宙現象都存在著特定的數學結構,然而數學結構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是這樣?物理學家仍在苦苦尋覓。人類也需要重新認識自我,因為現代物理學的前沿理論已經支援了佛教的觀點,即時間是幻覺,一切只不過是因緣際會。現代量子場論認為,光是由被稱為〝光子〞的粒子所組成的。並且大致來說,構成電場和磁場的數字也可看作對某時某處光子數量的表示。雖然經典物理學已經認識到所有粒子在所有時空中的所有運動,都對應著一個四維數學空間(也就是一個數學結構)中每個點處的一堆數字,然而物理學家還沒有找到一個數學結構能完全描述物理實在的所有方面,包括萬有引力。儘管我們的宇宙是由一些能被數學結構完全描述的東西組成的,但它們還擁有數學結構未能描述的性質,所以不能用一種抽像的、獨立於人類的、不含任何〝包袱〞的方式來描述。不論是時空本身,還是時空內部的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數學結構的一部份。複雜性是生命的標誌。物體的運動對應著時空中的模式。一個由10個粒子組成的非生命體,它們構成了一個簡單的模式,而組成生命體的粒子卻纏繞出複雜的模式,對應著複雜的運動,比如大腦處理資訊等重要過程。當一個生命體死亡,最終分解,各個粒子彼此分離開來。 實際上,從微觀粒子到宏觀世界,物理學家們穿越平行世界要找尋到宇宙的本質,需要深入到佛家的〝緣起〞說。因為〝緣起〞說不僅強調〝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的共時存在,又十分重視〝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的異時變化。故而佛家因緣關係在時間維度上的生滅變化,一般體現為〝相續無常〞與〝剎那無常〞兩種狀態。它可以導致萬物喪失常性、自性,繼而引發物質世界連續不斷、此消彼長的動態過程,即佛家所謂的〝諸行無常〞。在此基礎上,佛家一方面在宏觀時空中設計了一幅〝成住壞空〞的宇宙執行圖,將世界設計為連續不斷、週而復始的過程,並分為世界形成、有情眾生安住、世界漸趨破壞和完全崩潰毀滅四個時期;另一方面,又在現實世間中設計了〝六道輪迴〞的執行過程,即世界萬物共同處於連續不斷地代謝交換之中,每一個生物個體都無法避免地參與到因果連續的生命洪流中,經歷著生、老、病、死四種階段以及前世、來世、現世三種時間序列中的上升與墮沉。因而,〝諸行無常〞作為佛家緣起法則的一部份,試圖向我們說明萬物存在只是暫時相對、而非永恒不變的,從宇宙整體到生命個體都有其發生、成長和毀滅的過程,都會隨著整體結構的變化而變化。萬物的存在實質上是一種變動不居的狀態,是隨時間發生的〝事物流〞,一旦脫離這種不斷產生與發展的過程,宇宙萬物都將喪失其自身的生命力,這已經成為佛家界定宇宙生命持續發展與存在的根本法則。
現代科學已經實證到人類的思想、情感、自我意識,以及那個對於〝我自己〞的深邃的存在感,所有的意識其實都是能量的體現,是粒子運動的結果。每個生命個體都是獨特的,生命的誕生,成長,發展,消亡體現了緣起性空的宇宙規律。每個生命個體的因緣不同,粒子排列和震動的方式也不同,所處的時空運作模式也會不同。然而,這一切,都是肇源法性推動的結果。肇源法性是宇宙的第一推動力,遵行宇宙規律的 佛教強調主體的自覺,這個主體的自覺,和中國漢傳密教所講的靈性的生命自覺是沒有矛盾的,是一脈相承的。中國密學所講的靈性世界,正是研究隱態世界生命的學問、研究隱態世界生命並掌控隱態世界規律的學問,正是佛教各宗所努力在進行的事業。中國漢傳密教所講佛教的最基本的教義〝萬有無常〞,這真正抓住了宇宙萬有的根本規律,儘管目前科學還不能認識,人們還不能理解,但是,畢竟是誰也否定不掉的。中國漢傳密教把自己的解脫和拯救人類的使命聯繫在一起,祂以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給予人們新的啓發。金剛禪學這一中國漢傳密學有祂自己的〝解脫論〞,中國漢傳密教的佛學研究,以及研究宇宙和諧、和平的崇高理想,把人的生命、精神、靈性生活推向一個無盡光華的靈性美境。正如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大聖寶 太親教師趙樸老太恩師參透人生奧秘的那首著名的〝虹化詩〞,謳歌透達了他的〝生死觀〞、〝生命觀〞:〝生固欣然,死亦無憾。花落還開,水流不斷。我兮何有,誰歟安息。明月清風,不勞尋覓。〞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