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金刚禅灵性美学及其内涵
(九)

 

【转载】浅论金刚禅灵性美学及其内涵—金刚禅学系列之一(9)

 

礼斌、薄伽梵 智及维摩诘

 
来源:《探索科学》杂志 2023年第1111期

EXPLORE SCIENCE 理论与实践

 

 
(三)薄伽梵彰显弥纶万有的宇宙生态之美

有学者认为,中国远古之美主要凝结在岩画、彩陶、玉器、青铜四种器物上,四种器物内蕴的美学特质和创美法则,对整个古代中国之美有决定性的影响。岩画人面像、彩陶动植转换、玉器的天人合一、青铜图案组合内蕴的中国之美特质,是带着中国宇宙观特点的美学,是带着中国天下观特点的美学,是其理论形态与文化形态紧密相连的美学。现代美学中的美与中国古代的意象之间具有对应性。美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依赖于主体而存在,既具有普遍性,又是个体感悟、判断与创造的成果。意象是主体在物我交融中能动创构的,包含着感悟、判断和创造的统一。在意象中本体与现象是统一的,意象始终不脱离感性形态,体现了物我的契合。审美活动创构了意象,就是生成了美,美是意象的共相,是抽象的,意象是美的具体呈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美是意象〞。

实际上,意象之美,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和诗歌艺术之中,而且明确地彰显中国古代先贤的宇宙生态观,相关的美学精神和思想传统也随着历史的发展传承下来。比如,儒家、道家承认本根的真实性,并且认为万物统一于〝天〞或〝道〞。魏晋玄学代表人物王弼糅合了《周易》和《庄子》的思想,从理性上阐释了言、象、意的关系。两宋理学奠基人之一邵雍在吸收道家易与汉代《易》学思想成分的基础上,也对《周易》进行了注解。在他所作的《皇极经世书》里,提出质诸天道而本于人事。其对道的概念的形而上理解,以五类大数施行(天地之数、圆方之数、奇偶动植通数、天行刚健之数及元会运世之数)、旁通而统贯于自然界与人文界之一切万有,形成为独特的邵雍易学,超越了以往历代儒家,对于宋代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原易》说:〝成一切物,非一切物,不离一切物,日道。道之成万物,日易。道者,万物所共由,易者,万物所共必。足乎己而无所待,日德,见乎己而无所惑,日明。故道有至有偏,易有大有小。道之涌万物也,必有本,本日自然;必有末,末日物象;必有间,间曰理数。而一气贯通,乃可至诚。本日不易,间曰简易,末日变易,三者悉备,谓之玄易。玄易之大,弥纶万有。〞

佛教对宇宙万物的揭示是空。我空法有,万法皆空,一切皆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西方佛教学术界中,有人认为〝佛教是唯一的无神论的宗教〞,这种看法好像不容易理解,但是佛教的教义确实如此,道理也简明。佛教既然以〝诸法皆空〞,也就是说中国俗语中所谓的〝万法皆空〞作为教相,当然认为〝神〞也是空的。〝神〞既然空,那又何来创造世界之说?实际上,宇宙是由各种原因及条件汇集而成的网络,并且各种现象依照一定条件的存在而存在,依照一定条件的离散而毁失,从而使〝缘起〞在时空两种维度上呈现出双重的存在状态:即空间上的有元和时间上的接续。从学理层面上看,佛教〝缘起〞学说将一种现象放置于整体框架中加以考察并关注各种现象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因果关系,是佛家对〝六师外道〞之无因论、偶然论、宿命论等学说的理论反驳。从生态层面上看,佛家〝缘起〞说着力运用普遍联系的方法,充分阐述了宇宙万物间的整体关联性与相互依存性,为佛家整体图景的构建提供了相对合理的理论基础,与现代生态哲学中强调整体性、过程性与关系性,反对片面性、机械性与孤立性的理论要旨颇为相近。佛陀提出〝缘起〞这一哲学解释,在客观上揭示了人与自然共同隶属于宇宙这个整体框架,且任何事物只能在整体中才能确定并维持其存在可能性的事实,这与现代全息理论观照宇宙万有的方式十分相近。

美国现代宇宙天文学家迈克斯·泰格马克认为,空间的本质皆数学,精密宇宙学的发展对于很多宇宙和人类自身的奥秘仍然无法进行终极意义上的解释。人类的心灵之眼并不能看到真正的外部实在真相,完美的数学公式也无法诠释所有真相。宇宙是由数学写就的伟大之书,我们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纯粹的数学,很多宇宙现象都存在着特定的数学结构,然而数学结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物理学家仍在苦苦寻觅。人类也需要重新认识自我,因为现代物理学的前沿理论已经支持了佛教的观点,即时间是幻觉,一切只不过是因缘际会。现代量子场论认为,光是由被称为〝光子〞的粒子所组成的。并且大致来说,构成电场和磁场的数字也可看作对某时某处光子数量的表示。虽然经典物理学已经认识到所有粒子在所有时空中的所有运动,都对应着一个四维数学空间(也就是一个数学结构)中每个点处的一堆数字,然而物理学家还没有找到一个数学结构能完全描述物理实在的所有方面,包括万有引力。尽管我们的宇宙是由一些能被数学结构完全描述的东西组成的,但它们还拥有数学结构未能描述的性质,所以不能用一种抽象的、独立于人类的、不含任何〝包袱〞的方式来描述。不论是时空本身,还是时空内部的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数学结构的一部分。复杂性是生命的标志。物体的运动对应着时空中的模式。一个由10个粒子组成的非生命体,它们构成了一个简单的模式,而组成生命体的粒子却缠绕出复杂的模式,对应着复杂的运动,比如大脑处理信息等重要过程。当一个生命体死亡,最终分解,各个粒子彼此分离开来。

实际上,从微观粒子到宏观世界,物理学家们穿越平行世界要找寻到宇宙的本质,需要深入到佛家的〝缘起〞说。因为〝缘起〞说不仅强调〝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共时存在,又十分重视〝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的异时变化。故而佛家因缘关系在时间维度上的生灭变化,一般体现为〝相续无常〞与〝刹那无常〞两种状态。它可以导致万物丧失常性、自性,继而引发物质世界连续不断、此消彼长的动态过程,即佛家所谓的〝诸行无常〞。在此基础上,佛家一方面在宏观时空中设计了一幅〝成住坏空〞的宇宙运行图,将世界设计为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过程,并分为世界形成、有情众生安住、世界渐趋破坏和完全崩溃毁灭四个时期;另一方面,又在现实世间中设计了〝六道轮回〞的运行过程,即世界万物共同处于连续不断地代谢交换之中,每一个生物个体都无法避免地参与到因果连续的生命洪流中,经历着生、老、病、死四种阶段以及前世、来世、现世三种时间序列中的上升与堕沉。因而,〝诸行无常〞作为佛家缘起法则的一部分,试图向我们说明万物存在只是暂时相对、而非永恒不变的,从宇宙整体到生命个体都有其发生、成长和毁灭的过程,都会随着整体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万物的存在实质上是一种变动不居的状态,是随时间发生的〝事物流〞,一旦脱离这种不断生成与发展的过程,宇宙万物都将丧失其自身的生命力,这已经成为佛家界定宇宙生命持续发展与存在的根本法则。

现代科学已经实证到人类的思想、情感、自我意识,以及那个对于〝我自己〞的深邃的存在感,所有的意识其实都是能量的体现,是粒子运动的结果。每个生命个体都是独特的,生命的诞生,成长,发展,消亡体现了缘起性空的宇宙规律。每个生命个体的因缘不同,粒子排列和震动的方式也不同,所处的时空运作模式也会不同。然而,这一切,都是肇源法性推动的结果。肇源法性是宇宙的第一推动力,遵行宇宙规律的7400万亿炁量子的运作和律动在宇宙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宇宙生命,从而彰显出生命诞生的美,生命成长的美,生命喜悦的美,生命进步的美。正是因为薄伽梵指引之下的永恒生命的探索、灵性瑜伽和灵性增长,造就了每个生命个体7400万亿炁量子独特的古梵密振动方式,从而与遍一切时,遍一切处的薄伽梵相应,造就了无尽的个体理性与宇宙灵性瑜伽的宇宙生态之美。依据《佛学大辞典》,薄伽梵梵文Bhagavat ,巴利语 Bhagava或 Bhagavant,为佛陀十大名号之一,诸佛通号之一,又作婆伽婆、婆伽梵、婆哦缚帝。意译有德、能破、世尊、尊贵。即有德而为世所尊重者之意。在印度用于有德之神或圣者之敬称,具有上文《佛地经》所提及的六义。在佛教中,薄伽梵也是佛的尊称,又因佛陀具有德、能分别、受众人尊敬、能破除烦恼等众德,故薄伽梵亦具有有德、巧分别、有名声、能破等四种意义。薄伽梵六大圣义中的〝炽盛〞,就是光明茂盛的意思。薄伽梵身光与智光兼具,身光与智光炽然照耀。故而,薄伽梵本身就是美之本质,肇源法性遍一切处,遍一切时,显现出弥纶万有的宇宙时相之美。

佛教强调主体的自觉,这个主体的自觉,和中国汉传密教所讲的灵性的生命自觉是没有矛盾的,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密学所讲的灵性世界,正是研究隐态世界生命的学问、研究隐态世界生命并掌控隐态世界规律的学问,正是佛教各宗所努力在进行的事业。中国汉传密教所讲佛教的最基本的教义〝万有无常〞,这真正抓住了宇宙万有的根本规律,尽管目前科学还不能认识,人们还不能理解,但是,毕竟是谁也否定不掉的。中国汉传密教把自己的解脱和拯救人类的使命联系在一起,祂以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给予人们新的启发。金刚禅学这一中国汉传密学有祂自己的〝解脱论〞,中国汉传密教的佛学研究,以及研究宇宙和谐、和平的崇高理想,把人的生命、精神、灵性生活推向一个无尽光华的灵性美境。正如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大圣宝 太亲教师赵朴老太恩师参透人生奥秘的那首著名的〝虹化诗〞,讴歌透达了他的〝生死观〞、〝生命观〞:〝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

(待续)

 

 

 
《塔州之光》:网页连结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