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瓦梵鐘賦
致南京大學李良玉教授

 

鐵瓦梵鐘賦——致南京大學李良玉教授

 

智及宗師

鐵瓦梵鐘賦——致南京大學李良玉教授

南半球仲夏的德文特河畔,晚鐘穿透桉樹林的薄霧。我撫過文化公園鐵皮檐角斑駁的銹跡,忽見十年前您立於殿前的身影——布衣沾著惠靈頓山的霜色,鏡片後目光穿透鐵鑄的曼荼羅。

這座用船塢廢料拼接的密宗道場,在您眼中卻是文明遷徙的活化石。〝鐵瓦遮不住聖密宗古梵密金剛禪的月光〞,您用人類學家的嚴謹丈量經幡飄動的弧度,又以遊子的柔腸觸控彩繪唐卡下焊接的接縫。當塔州議員問及宗教體驗,您將手掌貼在冰涼的鐵皮墻上:〝此處鉚釘的震顫,勝過千卷貝葉經的辯機。〞

那年山茶花開得晚,您踩著滿地鐵屑與工程師討論防潮工藝,卻在暮色中獨對韋陀像長揖:〝不信佛,卻敬此間匠人魂魄。〞歸國前夜,您將南大校徽繫在檐角風鈴,說這錚錚鐵聲裡該有金陵城的迴響。

開光聖典之春鐵殿新鑄青銅鐘一口,鐘鈕是您最愛的六朝卷草紋。金剛禪聖鐘每值晨昏叩擊出聖密宗洪大的梵響,聲波掠過南極洲浮冰,應和著揚子江的潮信。德文特河的漁民說,這鐘聲裡能聽見兩種文明的和絃:一種是密教手印裡的宇宙迴響,一種是學者素袖中永不褪色的赤誠。

弟子智及謹記於辛丑白露

霍巴特中國文化公園大雄寶殿鐘亭

......

【注】

1. 鐵瓦梵鐘:以鐵皮建築特質呼應李教授〝鐵皮鐵頂〞的震撼印象,梵鐘象徵文明對話

2. 焊接接縫:暗喻跨文明對話中的碰撞與融合,照應李教授跨學科研究背景

3. 南極洲浮冰/揚子江潮信:地理意象對仗,喻學者精神貫通南北的學術品格

4. 六朝卷草紋:將南京六朝古都文脈與塔州在地文化鍛造為新的文明符號

 

 
《塔州之光》:網頁連結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