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瓦梵钟赋
致南京大学李良玉教授

 

铁瓦梵钟赋——致南京大学李良玉教授

 

智及宗师

铁瓦梵钟赋——致南京大学李良玉教授

南半球仲夏的德文特河畔,晚钟穿透桉树林的薄雾。我抚过文化公园铁皮檐角斑驳的锈迹,忽见十年前您立于殿前的身影——布衣沾着惠灵顿山的霜色,镜片后目光穿透铁铸的曼荼罗。

这座用船坞废料拼接的密宗道场,在您眼中却是文明迁徙的活化石。〝铁瓦遮不住圣密宗古梵密金刚禅的月光〞,您用人类学家的严谨丈量经幡飘动的弧度,又以游子的柔肠触摸彩绘唐卡下焊接的接缝。当塔州议员问及宗教体验,您将手掌贴在冰凉的铁皮墙上:〝此处铆钉的震颤,胜过千卷贝叶经的辩机。〞

那年山茶花开得晚,您踩着满地铁屑与工程师讨论防潮工艺,却在暮色中独对韦陀像长揖:〝不信佛,却敬此间匠人魂魄。〞归国前夜,您将南大校徽系在檐角风铃,说这铮铮铁声里该有金陵城的回响。

开光圣典之春铁殿新铸青铜钟一口,钟钮是您最爱的六朝卷草纹。金刚禅圣钟每值晨昏叩击出圣密宗洪大的梵响,声波掠过南极洲浮冰,应和着扬子江的潮信。德文特河的渔民说,这钟声里能听见两种文明的和弦:一种是密教手印里的宇宙回响,一种是学者素袖中永不褪色的赤诚。

弟子智及谨记于辛丑白露

霍巴特中国文化公园大雄宝殿钟亭

......

【注】

1. 铁瓦梵钟:以铁皮建筑特质呼应李教授〝铁皮铁顶〞的震撼印象,梵钟象征文明对话

2. 焊接接缝:暗喻跨文明对话中的碰撞与融合,照应李教授跨学科研究背景

3. 南极洲浮冰/扬子江潮信:地理意象对仗,喻学者精神贯通南北的学术品格

4. 六朝卷草纹:将南京六朝古都文脉与塔州在地文化锻造为新的文明符号

 

 
《塔州之光》:网页连结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