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 師父的發言體會
【讀者飛鴻】重溫 師父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發展研討會》上的發言體會 ![]() ![]() 弟子剛才重溫 師父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發展研討會上的發言,深感 師父的發言充滿靈性的指導意義。 一般來說,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多的是看到其形式,比如是某種傳統和表現形式、比如表演藝術、儀式、節慶活動、傳統手工藝等,往往具有民族特點。人們講到它的時候雖然也會提到活態傳承,但是很少有像 師父這樣,深入到這個層面,如此鮮明地指出: 「文化遺產也是如此,表面上看是傳統的工藝、傳承的古老的意識,但其實內裡蘊含著歷代的先哲先賢對我們的世界觀、價值觀的深刻的靈性洞察。」 「這些文化形態不僅是藝術的呈現,更是人們對生命的真諦與極終智慧的探求。」
是啊!時光荏苒,世事變幻,物是人非 的確,它們不僅是一種難得的傳統,更珍貴的是先哲先賢對我們的世界觀、價值觀的深刻的靈性洞察、對生命的真諦與極終智慧的探求!
師父的開示,對弟子是一個震聾發聵的提點,弟子突然感覺對書法、古琴、戲曲、舞蹈 記得以前弟子去一位愛茶的朋友那裡,他總是會在給弟子拿出好茶的同時,對弟子講很多茶的知識,可是弟子聽了那麼多次,儘管聽的時候認真,但過後就全忘記了。後來有一次這個朋友很不高興地對弟子發牢騷:「茶從種出來到現在你喝到,要經過這麼多人的勞動付出,你怎麼能夠這麼不認真對待?」當時弟子也覺得他批評得很對,但是過後馬上又依然如故,還覺得我只對修行很認真,出現這樣的情況不是也很正常嗎?但是認真學習 師父的聖示以後,弟子就覺得自己做人還是不夠〝厚重〞,有點輕飄了。弟子覺得自己要改變過去的態度,對所有這些文化傳統,要如同對待它們背後的先哲先聖那樣心懷敬意,弟子想,弟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充份完全地領會這些文化傳承的智慧在複雜變化的時代中所能帶給弟子的「內心的寧靜與明辨」。 弟子相信, 師父的聖示,對現在不論是爲了什麼目的在追求保護非遺和成為非遺傳承人的人,也都是非常好的提升! 唯有達成這樣的共識,〝深刻地認識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在守護民族的根、民族的魂,就是在鑄牢我們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基石。〞才能真正落實好非遺的保護、傳承和發展。 另外, 師父的發言很明確地說到了非遺隨著時代而發展的發展。 弟子相信這應該對一部份觀點會是一種衝擊,因為有一些學者是認為非遺最大的特點就是保持原汁原味,但在衡量原汁原味的時候,有時難免流於〝偏執〞。但確實是這樣,一個能夠傳承千年的非物質文化,它能夠傳承千年,除了最核心的,一定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在不斷作一些調整的,如果非遺保護有意無意地變成了不能隨著時代發展而發展,那麼,這個非遺保護其實就成了文物保護,會讓非遺失去生命力和傳承的活力。 習主席甚至說要讓那些文物都〝活〞起來,何況是本來就〝活〞的傳承?傳承保護確實〝既要守住我們的根基,又要應順時代的變遷。〞 弟子也想, 師父能夠說出對非遺保護如此鞭辟入裡的觀點,是因為中國漢傳密宗整個教法系統本來就是一個原生態的原汁原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師父正是如此「時尚」地跟進時代創新弘法形態,令祂能夠在當今時代傳承下去;但又堅守初心和使命,嚴謹地保持了聖教的傳統性、傳承性、圓滿性、科學性和系統性。
中國漢傳密宗被稱為〝人類文明的精粹、中華文化的瑰寶〞,正說明這個曾經讓大唐盛世出現在東方的靈性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重要基石之一,祂理應在祖國得到至寶一樣的認定和保護。而且, 師父利用種種弘法方便,發動身在祖國和澳洲等地的弟子們一起保護和傳承祖國的各種非遺,比如鼓勵舞龍舞獅、修習梵舞梵樂 正有此拳拳之心,由此及彼,統觀全域性,高屋建瓴地、深刻地把非遺保護、傳承和發展,提升到了一個靈性的新高度! 弟子知道山東那邊,唐密穢積金剛法已經得到了地方性的非遺認定,弟子很希望祖國母親,能夠早日認識到中國漢傳密宗這個中華文明的瑰寶,也是一個極為珍貴、難得稀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麼多的有識之士會聚一堂,聆聽到 師父這番演說,弟子相信是一個很好的緣起。祈請 歷代聖祖師們、祈請 聖宗,還有 諸天諸佛的加持!
馬上就是 祈願 師父一切吉祥如意!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