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宇宙靈性的高度理解
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梵花2046]從宇宙靈性的高度理解、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無盡盡感恩 薄伽梵 師尊慈悲恩賜弟子參加2025413日於北京舉行的以〝千年文脈、薪火相傳〞為主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發展研討會〞再次重溫學習 薄伽梵 師尊與會的主旨演講,依然感到 師尊的聖言量振聾發聵,充滿了靈性的力量和宇宙大愛。弟子現將膚淺的學習體會敬呈 薄伽梵 師尊

1、薄伽梵 師尊開宗明義地開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生動鑑證,〝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在守護民族的根、民族的魂,就是在筑牢我們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基石〞。

弟子理解, 薄伽梵 師尊的慈悲開示深刻地揭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核心價值,為人類應對文化傳承危機指明了方向。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人類文明的活態遺產,其保護意義不僅僅是停留在儲存文化標本上,更是涉及民族認同、精神傳承和文明延續,是守護人類應對未來的智慧寶庫。

中國是一個擁有數千年文明傳承的歷史古國,在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包容性與創新性,形成了獨特的中華文化的靈性內核和靈性價值觀,並已深深根植於中華民族的血脈中和中國人民的精神傳承中。從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到現代社會的文化傳播,中華文化涵蓋了歷史建築、書法繪畫、傳統節日、藝術舞蹈、詩詞文學、曲藝、科學等多領域,這些文化遺產蘊含了豐富的哲學思想、倫理道德和審美價值,不僅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為當代中國人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堅實的精神和靈性基礎,更為全球文明多樣性貢獻了東方智慧,是全人類共同的文明瑰寶。

民族復興是當代中國的偉大目標,也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夢想,而文化自信是民族復興的精神支撐,同時也體現了民族復興的軟實力。一個民族只有對自己的文化有自信,才能具備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從而形成強大的集體意識和行動力。保護、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遺產是樹立中華文化自信的重要標誌,中華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和文化基因,祂承載著民族的歷史記憶、集體智慧和身份認同,通過展現中華文化遺產的魅力和價值,可以增強國家的影響力和吸引力,為民族復興提供更多的機遇和支援。

2、薄伽梵 師尊慈悲開示:「在這無限變化的世界中,文化作為一種精神、靈性的現象,也在不斷演變與傳承。佛教教義中,〝無常〞智慧啟示我們:每個傳承都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在時間長河中不斷接受新生命與創造新的事物,因此靈性的傳承不僅是對過去的儲存,更是對未來的一種啟迪和光輝的、燦爛的創造。」

弟子理解,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的國家,這種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和多樣性的文化交融與傳承不僅是中華文明綿延五千年的重要基石,更是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呈現了獨特的生態景觀。

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正在經歷深刻的變革,在這複雜多變的全球化多元發展程序中,我們不應固守文化遺產的樣本照本宣科,而是應在現代化的程序中發揚開拓創新的探索精神與實踐,加強對不同國家、民族和文化的溝通與交流,推動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學習和借鑑,促進不同文明的融合和共存,為民族復興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2/3]待續

 

 
《藍天淨雲》:網頁連結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