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國學盛典

部長將軍書法交流會

 

【轉載】傳統文化國學盛典暨部長將軍書法交流會順利召開

 

美晨

 

在全球化浪潮與現代文明的雙重衝擊下,傳統文化交流會猶如一座連線過去與未來、本土與世界的橋樑,承載著守護文明火種、激發創新活力、凝聚社會共識的使命。其意義不僅在於儲存文化基因,更在於啟用傳統文化的現代生命力,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精神支撐。傳統文化交流會以其獨特的包容性與開放性,構建起文化傳承、認同、創新與交流的立體網路。它不僅是對歷史的致敬,更是對未來的承諾。在文化多樣性面臨挑戰的今天,傳統文化交流會通過搭建對話平臺、激發創新活力、凝聚精神力量,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開闢新路徑,讓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園中綻放光彩。

428日,由翰林博雅國際俱樂部主辦的傳統文化國學盛典暨部長將軍書法交流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本次活動吸引了眾多國學愛好者、學者以及各界人士參與,共同沉浸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魅力之中。出席本次活動的領導和嘉賓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原副部長周可仁,國務院辦公廳行政司原常務副司長王勝利,全國工商聯辦公廳原主任路印林,澳大利亞塔州中國佛教學院院長薄伽梵智及維摩詰宗師,卓秀書院院長高振明卓秀書院院長高振明,淘淘樂塑膠製品(深圳)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壯標,翰林博雅國際俱樂部理事長郭世勃等。

 

商務部原副部長周可仁

 

翰林博雅國際俱樂部理事長郭世勃

 

解放軍審計署原副審計長趙天民

 
交流會上,解放軍審計署原副審計長、中國覈實驗基地原副司令員趙天民將軍指出,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如長河奔涌,積澱下無數璀璨奪目的文化瑰寶。傳統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更是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它們承載著先輩們的思想、情感與技藝,蘊含著〝天人合一〞的生態觀、〝和而不同〞的處世之道、〝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在歲月的長河中始終散發著永恒的魅力。然而,在現代化、全球化浪潮的衝擊下,傳統文化正面臨著諸多挑戰。一些傳統技藝因後繼無人瀕臨失傳,部份文化習俗在快節奏的生活中逐漸被淡忘,文化傳承的斷層危機不容忽視。但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傳統文化的價值,這不僅是文化自信的覺醒,更是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生動實踐。

澳大利亞塔州中國佛教學院院長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宗師

 
澳大利亞塔州中國佛教學院院長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宗師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參加本次會議並分享了他在傳統文化領域的見解與智慧。尊師的演講得到了出席活動的領導和嘉賓們一致認可,尊師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方面所作出的貢獻鼓舞了會上的所有人,商務部原副部長周可仁現場為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宗師題字書寫墨寶(華人楷模)。由翰林博雅國際俱樂部理事長郭世勃代收。

國務院辦公廳行政司原常務副司長王勝利

 
國務院辦公廳行政司原常務副司長王勝利表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文化需求的不斷提升,傳統文化在助力行業發展方面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在綠色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將為各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的思想指導。在文化自信不斷增強的時代背景下,傳統文化將成為各行業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的重要源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瑰寶,是我們在新時代實現行業創新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資源和強大動力。讓我們攜手共進,深入挖掘和傳承傳統文化的精髓,積極探索傳統文化與現代行業的融合發展之路,為推動各行業的繁榮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我們的智慧和力量!

全國工商聯辦公廳原主任路印林

 
全國工商聯辦公廳原主任路印林發表了他對國學的見解,他講到, 國學是民族文化的根脈,承載著五千年文明的密碼。沒有國學,我們就失去了文化的座標,如同斷線的風箏,難以找到歸航的方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國學讓我們銘記〝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懂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格局,這正是我們民族歷經風雨卻始終屹立不倒的力量源泉。

國學是塑造人格的明鏡,更是文明對話的橋樑。在全球化浪潮下,世界渴望傾聽中國聲音,瞭解東方智慧。當我們向世界講述〝和而不同〞的相處之道,傳遞〝天人合一〞的生態理念,國學便成為連線東西方文明的紐帶。它打破文化隔閡,證明中華文明不僅屬於中國,更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今天的交流會,是一個匯聚智慧、凝聚力量的平臺。書法交流也是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商務部原副部長周可仁,解放軍審計署原副審計長趙天民,國務院辦公廳行政司原常務副司長王勝利,全國工商聯辦公廳原主任路印林在活動現場揮毫潑墨,書寫墨寶。

 

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更多人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推動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深度融合,讓傳統文化以更鮮活的姿態融入當代人的生活。同時,也期待大家能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傳統文化交流品牌,擴大傳統文化的影響力。

 
《塔州之光》:網頁連結

 
《藍天淨雲》:網頁連結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