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宗師
《傳統文化國學盛典》致辭
(一)
![]()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宗師 尊敬的各位嘉賓: 各位親愛的同仁,親愛的父親母親們,兄弟姐妹們,大家好! 今天有幸應邀出席本次傳統文化國學盛典,僅代表澳大利亞塔州中國佛教學院,並以佛教弟子的身份,向各位問好,並表達我最虔誠的敬意與祝福! 本次盛會匯聚四方賢達,共同探討國學正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作為佛教的修行者與弘法者,我願以〝梵〞作為一個核心的文化符號,結合 薄伽梵所代表的智慧、慈悲,從靈性的視角出發,探討佛教文化與國學思想的融合與現代的啟示,並且以關於文化自信的重要論述,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英明的思想指引來討論這個〝梵〞。 一、〝梵〞的圓融 〝梵〞是靈性的起點,〝梵〞是中國文化的古老圖騰的文化象徵,〝梵〞字作為佛門的圖案,作為佛門神聖的藝術昇華,從不少的一些歷史文獻中可以看出,祂似乎是出自於古印度語斯瓦特,那個時候,這個斯瓦特成為印度語以後,就把祂定為吉祥、勝利、福德圓滿等意思。其實這一個〝梵〞,是我們中國中原地區傳播到全世界,而不是印度。許多的考古都發現,在這些考古的成果中,都可以看到中國古代數千年甚至上萬年曆史,老的陶器上,〝梵〞圖騰就作為一個藝術圖案,非常明顯地呈現在中國的古代文物中,從對文物上的被測定的年代推斷,具有萬年之久。
從古老的聖密宗的傳統中,從 聖宗的聖密龍講中,從 薄伽梵 淨悟 當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在 佛祖的藝術形象的胸口,就有一個明顯的〝梵〞字, 佛祖這個明顯的〝梵〞字象徵著慈悲,象徵著智慧,象徵著圓滿的德行,象徵著無量的大愛,象徵著全人類的和平,這跟我們的主席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是一致的。 〝梵〞的出現我們也可以比喻地形象地去思考,這是兩條龍的相交,兩條龍的交織在一起;也可以把祂理解成為一條是龍,一條是鳳,龍鳳相交。龍鳳相交,按照我們的中國古老的文化,一陰一陽謂之道。因此,這裡頭蘊含著道家的最原始的理念,也蘊含著《易經》一陰一陽的理念,所以是中華文明、中華文化的起源。
〝梵〞的出現是遠遠早於佛教的傳入中國,也遠遠的早於本次文明的中間所追溯到的數千年,甚至上萬年的新石器時代,甚至在中國的史前文化與古代圖騰中〝梵〞留下了清晰的足跡。在本次文明中,考古學家在公元前的 〝梵〞的形象常常作為靈性的與生命的生生不息的象徵,與人類的宇宙觀、道德觀、價值觀、生命觀、繁衍觀、自然循環觀念緊密的相連,〝梵〞作為一個有力的圖騰,與天圓地方的宇宙模型往往結合在一起,被繪在一起,成爲了人與天對話,與地合一的祈福的吉祥圓滿的意味。 這個顯示在中國古老的宗教與原始的信仰中,〝梵〞早已不是一種圖形,更是一個靈性的符號,一種天與人的動態契約,象徵著自然與生命的無窮循環與和諧共生,人與宇宙是一體的,這個強有力的宇宙的倫理觀,宇宙的生命觀,祂是靈性的,因此,〝梵〞是一個有生命的、是靈性的、跟宇宙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一個觀。因此,在很長的歷史時期中,中華民族的祖先早已由這個〝梵〞的結構體認到宇宙間無常執行與陰陽流轉的道理,而且將祂視為天地造化的形影,隨著宇宙的進步而進步,此時期的中國祖先,早已藉由〝梵〞的結構體認到宇宙間無常執行與陰陽流轉之理,並且將祂看為天地造化的顯現。
隨著佛教早在公元前 〝梵〞的旋轉的形態象徵著宇宙的執行,萬法流轉,生滅無常,又圓滿自如,不偏不倚。祂寓意法界緣起,諸法無始,此與《華嚴經》中所講述的因陀羅網的宇宙觀相互的印證,梵網的宇宙觀相互印證,以一珠映照了萬珠,無一個孤立,每一點都包含著整體,每一個法都包含著一切法,強調了一即是一切,一切即是一的緣起思想。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