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靈性五觀
實證宇宙實相
(五)
【論文摘錄】實踐靈性五觀,實證宇宙實相(五) ![]() ![]() (三)靈性五觀是唯物而非唯心的 2、靈性的人間佛教的生命觀,簡稱靈性生命觀。這個生命觀是客觀存在,而且可修可證。中國漢傳佛教密宗所講的四相齊全,即是教相、事相、戒相、圓相。靈性生命觀實際上是非常的明確,只不過需要人們努力地去實踐。這個努力的實踐,即前文所述的靈性的修持觀。 每一個佛教流派都有其教相、事相、戒相、圓相,但是不同的佛教有不同的捨取,有的重教相輕事相、戒相、圓相;有的重事相,輕教相、戒相、圓相;有的重戒相,輕教相、事相、圓相;有的側重圓相。其實,每一個佛教流派都應該四相併舉。 從中國佛教發展路徑來看,最初佛教傳進中國時,之所以把佛教視為一種玄學來學,即是對佛教的圓相過於重視,而對教相、事相、戒相卻忽略了,因此把它視為一種玄學。 首先要從教相中慢慢地過渡到事相,再從事相中慢慢地著重突出戒相,消除我們由凡轉聖道途上的一些障礙。最後三相俱全的時候才會出現圓相。 圓相即是人們津津樂道的所謂神通。神通力是客觀存在,只要教相、事相、戒相三相俱足,圓相自然地會出現。 本質而言,教相應該是靈性的教相,而靈性的教相是有物質基礎的,即炁量子。 質言之,七千四百萬脈道和七千四百萬億炁量子絕對不是唯心主義的。靈性的教相基礎於唯物主義,基礎於七千四百萬脈道、七千四百萬億炁量子的瑜伽。和誰瑜伽?就是人和宇宙主動的瑜伽。 人和宇宙主動的瑜伽如何進行?就是在事相中加以體現。所以中國漢傳佛教密宗所奉行的教相是靈性的教相,所執行的事相是靈性的事相。因此這才有靈性的生命觀。 靈性的生命觀就是靈性的教相。靈性的修持觀就是靈性的事相。由凡轉聖,把一個凡夫自我改造成為一個聖者,就是靈性的戒相。當靈性的教相、靈性的事相、靈性的戒相,三相俱足時,第四相靈性的圓相便自然地出現。 因此,現代科學提出來的平行宇宙及平行宇宙中的疊加狀態,這些都是屬於靈性的圓相所產生的。 克實而言,修持就是要以靈性的教相、靈性的事相、靈性的戒相、靈性的圓相,如如運用。這個如如運用也就是用靈性的五觀進行我們神聖的操作,這樣我們的修行便會成功。 這就需要我們有正確的靈性教相、靈性事相、靈性戒相、靈性圓相,由此四相的圓滿便成就了靈性的價值觀。 綜上,靈性五觀是唯物的,而不是唯心主義的。因此,如果把唯物主義的靈性五觀,曲解為唯心主義的,那麼就根本上歪曲了中國漢傳佛教密宗救渡眾生的根本目的,這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相信夯實我們靈性的教相,是我們首先要努力爭取成就的事。這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是一個切實可行的助推;是切實可行的一種宗教狀態,切實可行的一種宗教過程。 因此,於現代人而言,中國漢傳密宗的四相,具有非常實際的意義,能夠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進〝一帶一路〞,將各國人民團結在一個靈性目標上。這是對靈性五觀進一步的詮釋。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師尊的上述闡弘,不僅獲得了與會領導們的一致贊同和高度評價,亦令行者們進一步領悟到,樹立並踐行靈性的生命觀、靈性的修持觀、靈性的世界觀、靈性的宇宙觀、靈性的價值觀等十二教觀,是〝度一切苦厄〞護佑人類和諧、世界和平之靈性保障。 不言而喻,靈性五觀等十二教觀亦是中國漢傳佛教密宗——聖密宗古梵密金剛禪佛教之靈性特質,及成功走向世界之圭臬和要旨。 故而,將中國漢傳佛教密宗——聖密宗古梵密金剛禪佛教之教義及其在全世界弘傳之圓滿行持與大家分享,相信對〝創新佛教文化、推動中國佛教和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不斷開創佛教中國化的新境界〞,及對推動世界佛教密教之發展和升起護國佑民之大用,定有現實的借鑑作用和深刻的靈性啟悟。 (待續)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