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講座第二七一講
(二)
![]()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宗師多元文化專題學術講座 所以,我們說,佛教的根本教相是緣生觀和緣起論;緣起與緣滅是分不開的。說到緣起,也必定地連帶著緣滅。如果來治病的,病治好了,那麼他初步的學法經歷、初步的宗教過程經過了,這是一種緣滅;但是,進入了更高層次的修行。這因為是病治好了,所以他進入了更高層次。 如果病沒有治好,但是他的靈性狀態進入了更高層次,進入了虹化,那麼世間法的緣看來是稱之為〝緣滅〞了,但是出世法意義上來講,他新的緣起開始了。 因此,同樣是緣起和緣滅。我們學佛法,就是要學到這一個根本。 緣起緣滅實際上哲學上的意思是就空義。這個我們可以用《雜阿含經》中的經文,就可以知道《雜阿含經》指導了我們什麼。 《雜阿含經》說:「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又說:「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這裡怎麼來理解呢? 病人為什麼會生病?就是因為有業。有業就要消業,這就是「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此有業,因而過去世的業帶來了現世的煩惱和痛苦。過去世的業起,因此,帶來了現在世的業病。 《雜阿含經》又說:「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如果他過去世的業被消除了,那麼,今世的業病自然也就好了。現在世來過宗教過程,來消滅過去世這個業,清消過去的業;因此,過去世的業被清消了,現在世的病苦也就慢慢、慢慢地痊癒了。 這個法理,每一位來修行的人,我都是如此地解釋。最初來到霍巴特,就給他們講清楚: 佛教實際上就是一個緣起論,就是一個緣生觀。因此,緣起與緣滅是分不開的。既然來治病,這是生起一個緣,當這個病人病治好了,初步宗教過程的緣也就滅了,要進一步了。進一步達到什麼呢?進一步達到昇華,達到虹化。但是許多人並不懂這個道理,認為虹化就是死亡,就認為是沒有治好病,很明顯這個認識是錯誤的。 絕大多數的人來治病都是經過考覈的。所謂經過考覈——信心力的考覈。〝信為道元功德母〞,如果你來修持,積累宗教過程、積累宗教靈性的過程,積累宗教靈性的聖果,這一個積累就使靈性功德生起。入道之緣,如果沒有信心力,這個緣也沒有,不成熟。 這一個佛教的原理,每一位治病的人來到霍巴特,特別是來救治絕症的人,我都是如如地告訴。尤其是世界大弘以來, 聖宗綬紀的〝神蹟顯揚期〞已經過去,在這樣的情況下,尤其要講清楚佛教的緣生觀和緣起論。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