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孝道中的
〝逆緣成助緣〞體驗

 

[梵花2109]親情孝道中的〝逆緣成助緣〞體驗

 
最近,弟子在日常生活中,因老母親身體衰弱、性格執著,而生起許多境緣。起初心中難免煩惱、困惑,甚至生怨,但冷靜觀照後,弟子體會到:這正是聖密教法中〝逆緣成助緣〞的實修道場。

現將所經歷之事、所起之心、所轉之念,恭呈於 師父,祈請 薄伽梵 師尊聖正、加持、遮止、考察!

一、境緣的現起:母親的執著與弟子的困惑

近來,九十四高齡的母親身體漸顯衰弱。弟子欲盡孝心,請她來弟子家與弟子同住,或請保姆、請鐘點工,皆不從;勸其住院,亦拒絕;邀其來弟子家旁之養老院居住,弟子可日日陪伴,仍不肯。母親的理由有三:

嫌費用太貴。她每月的養老金足以支付養老院的費用,且還有存款,弟子也要求替她支付,但她仍堅執不肯。

她記掛弟子曾說若她來此居住,弟子與先生便不去國外與女兒團聚。她認定〝子女的承諾只是嘴上說說而已〞。

她念及兩位妹妹,尤其常收其資助的小妹,嫌路途遠難以探望。她寧可住普通養老院,與妹妹們多聚。

甚至,她時常言欲〝自我了斷〞。面對母親的這些執著,弟子心中一度生起無奈與傷感:為何弟子在她心中不如妹妹重要?為何她把錢看得比生命還重?為何對子女缺乏最基本的信任?

然而,靜下心來思考,弟子是修行人,母親的一切,皆為弟子修行之逆緣考驗。

二、聖密觀照:執著非今生之因

聖密宗金剛禪佛教教法中常言:

七大凡識流轉,帶來無明與執取;

前世因緣業習,成就今生的性格與取捨;

一切執著,並非一生形成,而是累世之熏習。

母親的吝惜、對妹妹的依賴、對子女的不信任,皆非偶然,而是業力所感。她的〝我執〞與〝愛執〞,不會在今生改得徹底。若弟子一味以世間孝的標準去衡量,只會增加彼此矛盾。

聖密之理教弟子觀照:

這是她的業緣,弟子不能強改;

這是弟子的修持,弟子必須承擔。

 

 
三、轉化心念:以聖緣慈悲心對待

〝聖緣慈悲心〞,即以聖者無我的大悲心,來觀待一切眾生。

當母親因金錢而執拗,弟子提醒自己:她的吝惜不過是〝我執〞的顯相。

當母親對弟子缺乏信任,弟子自省:是否弟子的言行未能給她完全的安定感?

當母親執意要妹妹陪伴,弟子換位思考:老人之間的共同語言、往昔回憶,勝過弟子世間理性的安排。

於是,弟子放下要求,以包容取代對抗:

她若拒絕弟子的好意,不必爭執。

她若說要〝自我了斷〞,弟子便柔聲答:〝媽,您能活著,就是我們最大的福氣。〞

她若執迷不改,弟子就忍讓等待,以功德迴向,期其來世離苦。

弟子覺得,這,便是聖密修持中〝逆緣成助緣〞的真實體現。

四、修持的提升:由世間孝轉為出世間孝

世間孝,重在衣食起居;出世間孝,重在靈性解脫。

母親或許拒絕弟子的照顧,但弟子可以:

在心中觀修〝聖密菩提心〞,迴向她的業障得以消融;

在修持時,將功德迴施母親,使她心識清淨;

在遇逆境時,調伏我執,把母親視為修行中的〝大善知識〞。

這樣,母親雖不隨弟子意,但已成為弟子修行的〝逆緣道場〞。

五、逆緣即道場

弟子漸漸明白:

人與人之間的良性互動,本是前世因緣,無需強求;

凡遇不順心,先反省自己,這正是修持之要;

慈悲、包容、忍耐,才是聖密弟子面對一切境緣的態度。

母親的執著或許今生難改,但弟子的修持或許可以轉化這一切。若弟子積累靈性功德,未來母親自會因緣成熟,不再陷於痛苦與執念,終得解脫。

因此,弟子感恩母親,感恩這段艱難的緣起。

正因眾生無明,才顯修持的價值;

正因逆緣現前,才生菩提的功德。

這便是弟子在孝親逆緣中,依聖密宗教法所得的修持體會。

 
《藍天淨雲》:網頁連結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