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修持四境之观照
〝小我〞与〝我〞的心得报告
(二)

 

【读者来鸿】以修持四境之观照〝小我〞与〝我〞的心得报告(二)

 

 

 
敬爱的 薄伽梵 师尊,您好!

(接上文)

之三:面对身体衰老

〝小我〞的视角:

随着年岁增长,身体渐有衰老与不便。每当身体有小恙时,〝小我〞心生恐惧:〝未来将更艰难,生命正逐渐流逝。〞若随此念头,便堕入焦虑。

〝小我〞的视野里,身体是〝我的依靠〞,因此衰老带来不安。

〝大我〞与圣缘慈悲心的观照:

弟子忆起教言:此身不过是七大流中暂借的法器,缘起幻化。若执〝小我〞,就陷入恐惧;若以〝大我〞心,并以圣缘慈悲心观照,明了衰老本是自然之理,正如〝诸行无常〞。同时提醒弟子,珍惜生命因缘,更精进修行,以无畏心面对未来。

〝小我〞看到的是〝我在失去〞;〝大我〞与圣缘慈悲心看到的是〝无常提醒我要觉醒,修菩提,度众生〞。于是恐惧转为感恩,衰老也成为鞭策弟子的助缘。

之四:面对社会人情

〝小我〞的视角:

人情世故纷繁复杂。有人巧言奉承,有人争夺关注,有人冷眼旁观。〝小我〞常感嫉妒与不平,渴望被看见,渴望得到认可。

〝大我〞与圣缘慈悲心的观照:

社会人情只是因缘法的显现。荣辱得失皆如浮云,不必执取。若能以圣缘菩提心对待,则一切应酬皆是道场。于交谈时保持倾听,于应答时保持温和,不计较得失,不追逐虚荣。如此,复杂人情也能转化为修行的磨炼,成为菩提心的实践。

弟子因此转化心态,保持清明、宽容与正念。

〝小我〞看到〝社会不公平〞;〝大我〞与圣缘慈悲心看到〝这是修菩提心、锻炼大悲智慧的道场〞。

二、修持心得

〝小我〞即修行起点

〝小我〞并非全然可弃,而是修持的起点。愤怒、嫉妒、恐惧若能当下觉察,即是转化的契机。

〝小我〞如影,但正因有影,才显光明。

〝大我〞为心灵的清明

〝大我〞并非高远不可及,而是在日常中时时提醒自己:放下执着,以更广阔的心怀面对一切。

〝大我〞心如水,能映照万境,亦能涵容万境。

圣缘慈悲心为根本

若仅止于〝大我〞之心,则易成空寂;唯有以圣缘慈悲心为核心,才能让修行不止于自利,而能兼顾他人。拾起一张废纸、温和一句话语、忍耐一次责备,皆可成为菩提心的落实。

日常即道场

无论家庭、社会、人情、身体,皆是修行之处。修行不在远方,而在眼前的呼吸与起心动念。正所谓〝境境皆是佛法〞,日常即是最好的修炼。

三、结语

通过近阶段的修持,弟子深切体会到:生活本身即修行之道。〝小我〞与〝大我〞并非对立,而是心性不同层次的显现。若能时时观照,将〝小我〞转化为〝大我〞,再以圣缘慈悲心引导一切,则日常琐事皆能化为修行的资粮。

家人的不如意、他人的自私、身体的衰老等等,表面是生活的困扰,实则都是圣缘慈悲心修持的道场。若能以宇宙缘起为体,同体大悲为用,则能将逆境转为助缘,把烦恼化为菩提。

弟子叩呈

2025829

 

 
《塔州之光》:网页连结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