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二相〞的認識體會

 

【讀者來鴻】學習《維摩詰經﹒囑累品》如何〝辨二相〞的認識體會

 

金剛誠雄

 

 

 
敬愛的 薄伽梵 師尊

您好!

感恩 師尊重播第939次聖密龍講聖示。龍講中 師父的其中主要是提醒我們如何識別新修和老修菩薩,其中引用了《維摩詰經》的囑累品註釋中 鳩摩羅什和 僧肇的註釋, 鳩摩羅什祖師說「若好雜句應授之以文若好深法即誨之以義。要宜知其相。故為辨二相也。」, 僧肇祖師說「行之深淺各有異相。得失兩陳以厲護持法者也。」祂們的註釋說明了聖密宗的傳法者就可以以「不同的角度對若好雜句的人也是以付之於法的角度去教育他,那麼祂願意學深法的人那麼我們也是以付之法的立場去引導他,令他進入更深的法界。」

弟子學習之後認為由於我們現在學習的經文是簡本經,所以僅僅是足本經的部份,並沒有完整地看到經文全部。 佛祖是一個偉大的覺悟者,祂在這裡一定會講一些更加細緻的具體操作,或者有更加細緻的囑咐,當然這可能牽涉到更加甚深的法(故簡本經中被略去),譬如如何觀察因緣,如何提升新修(有的可能僅僅是忘失或迷糊)等等。

由於新時代,因為要〝清淨無我調伏精進〞,也怕紅線斷了,所以,現在很多新修不再像經文那樣公開講以前並沒有聽說此經等這類話語,而是以另一種面目出現,有的新修可能看到經文覺得頭痛,於是以不同方式表達不好理解,難,跟不上等的意思。

事實告訴我們,有的雖然是新修,但是他進步神速,有的新修因緣特別好,而且善於利用因緣,頭子活絡,這樣也增加了他進步的因素,而老修可能由於各種主客觀因素,包括可能不善於交流、呆板,只顧著埋頭修行和完成自己的工作等等,而失去很多的因緣,所以新修有時候有可能比老修修行還要順利甚至超越。所以我們經常講不要輕視新修,也常說修行不在於先後等等。所以,經文講如何識別新修和老修僅僅體現的是傳法的一個方面。

這是弟子的一點簡單體會,並沒有任何建議和指導的意思。謝謝 師父

弟子:金剛誠雄 敬叩

2025-09-09

 

 
《塔州之光》:網頁連結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